几个世纪以来,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从未停止扩张的脚步。从沙皇时代到苏联时期,再到现在的俄罗斯联邦,其版图不断向外延伸。在与中国的关系史上,俄罗斯通过战争、不平等条约和边界争议,攫取了我国大量领土,成为侵占中国土地最多的邻邦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在苏联建国初期,曾有过一次主动提出归还中国部分失地的机会今裕堂,却因北洋政府的拒绝而错失。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究竟如何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翻阅尘封的外交档案,1911年辛亥革命后发生的一段插曲格外引人注目。当时尚在野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,在《新生的中国》一文中明确承诺:待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,将把沙皇掠夺的中国领土尽数归还。这番慷慨陈词虽然掷地有声,但当时仅是一个反对党领导人的政治表态,尚未具备实际效力。
展开剩余79%1917年十月革命的风暴席卷俄罗斯,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。为打破外交孤立,苏俄政府开始向周边国家伸出橄榄枝。1919年盛夏,苏俄外交官加拉罕发表《第一次对华宣言》,宣布废除沙俄时期的不平等条约,提议与中国新政府展开谈判。这份宣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其中承诺放弃在华特权、归还领土、撤销庚子赔款和中东铁路权益等条款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态。
面对苏俄抛来的橄榄枝,北洋政府做出了积极回应。1920年初,中方改组了中东铁路管理机构,迫使沙俄遗老霍尔瓦特交权,正式切断了与旧俄的外交关系。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苏俄政权逐渐稳固,其外交政策开始出现微妙变化。同年发布的《第二次加拉罕宣言》中,原先斩钉截铁的承诺变成了模棱两可的有待协商,归还领土的表述也悄然变为需要通过谈判解决。
1922年,苏俄特使越飞与马林风尘仆仆来到北京,试图重启陷入僵局的谈判。但双方在外蒙古地位、中东铁路权益等核心问题上各执一词,谈判最终无果而终。苏俄随即转变策略,转而与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接触,通过《孙文越飞联合宣言》获取政治筹码,但这份文件对领土问题却避而不谈。
直到1924年,中俄双方才在顾维钧与加拉罕的斡旋下签署《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》,就外蒙古、中东铁路等问题达成妥协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苏俄在获得外交承认后,对归还领土的承诺便再未提及。历史证明今裕堂,这不过是苏俄为打破国际孤立而施展的外交手段,所谓的归还领土始终停留在纸面承诺。
纵观俄罗斯数百年扩张史,其对领土的贪婪从未改变。那么,这个北方邻邦究竟从中国攫取了多少土地?当地同胞又遭受了怎样的苦难?
回溯到17世纪中叶,中俄两国原本并不接壤。但随着沙俄探险队跨越白令海峡,亚洲北部广袤的土地逐渐落入沙皇囊中。1689年《尼布楚条约》的签订,在康熙皇帝的强势外交下,暂时维护了黑龙江流域的主权完整。这份平等条约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罕见的胜利。
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清王朝国势日衰,沙俄的侵略变本加厉。1858年《瑷珲条约》的签订,使中国痛失60余万平方公里沃土;随后的《天津条约》和《北京条约》,又让154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易主。这些领土的丧失不仅意味着版图的萎缩,更伴随着血腥的殖民历史。1900年的海兰泡惨案中,数千中国平民惨遭屠杀,江东六十四屯的华人社区几乎被灭绝。
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。改革开放后日益强大的中国,终于在21世纪初与俄罗斯达成边界协议。2004年,中俄签署东段边界协定,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和银龙岛。虽然这只是被占领土的冰山一角,但标志着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。
回望这段沧桑历史,我们既要铭记曾经的屈辱,更要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。只有国家持续强盛,才能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